民革广安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议》(第004号提案)已收悉,根据工作安排,该建议由市司法局主办,市中级法院、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营商环境局会办,现就提案办理情况作出如下答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着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一是加强突出问题整治。市住建局印发《全市建筑市场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方案》,对建筑市场违法发包、分包、转包、挂靠、围标串标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发出整改通知书14份。定期开展商品交易现场检查,规范新建商品房预售(销售)楼盘现场管理,确保预售(销售)信息公开透明、真实准确。建立房产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对开发企业不按时交付、质量瑕疵、引发群众信访等情况进行扣减信用分,提高企业预售资金监管额度。二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市中院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针对败诉案件中暴露的合同漏洞、证据缺失等风险提出整改方案,发布涉企司法建议,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和巡回审判强化规则指引。市发展改革委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升级优化广安市信用信息平台,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服务能力,积极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常态化落实失信惩戒措施,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加大“信易贷”宣传推广,积极推进“天府信用通”平台融资信用服务,为诚信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和优惠。三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压实普法责任,将宣传有关平等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法律法规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纳入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确定7月作为“法护营商”主题宣传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和日常相关培训重要学习内容。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宣讲活动,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出“法律良方”。市工商联、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联合承办“大走访大调研大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宣讲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及惠企政策,注入“法治+政策”双引擎动能。
(二)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聚焦企业问题诉求闭环解决,打造“賨商·龙门阵”服务企业品牌,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与企业家零距离对话、面对面座谈,听意见、谋良策、解难题、话发展;分管领导每月下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现场,解难题、助发展;市级部门分行业分产业,围绕政策解读、问题解决、供需对接、业务指导等开展“服务送上门”活动,实现每季度重点企业全覆盖;属地政府实行分片包联、定点联系,每月深入现场推进接决各类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开展“賨商·龙门阵”政企沟通交流活动4期,累计为33家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各类问题75个。二是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制。市县两级司法局均加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子,并启用相应印章。搭建集投诉举报、政策宣传、问卷调查等功能为一体的“广安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涉企执法“码上监督”和涉企政策“码上知晓”。选取46家代表性企业设立行政执法观测点,聘任52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凝聚社会监督合力,织密执法监督“社会网”。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数据归集—评估分析—问题核查—整改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对全市涉企行政处罚、行政检查数据常态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罚没收入异常变化、行政检查次数异常增多等不规范行为的精准监督。三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理,组织涉企行政执法部门编制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明确检查主体、事项、标准及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开,广泛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加强行政检查计划备案管理,对未纳入年度行政检查工作备案的原则上不得入企检查。扎实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组织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对2025年度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计划加强统筹整合,制定“科室协同、部门联合、市县联动”一体化检查计划清单报市司法局备案,推行“综合查一次”。全面推行“亮码入企”,建立“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监督体系,强化对行政检查全过程监督和可回溯管理。
(三) 持续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着力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一是拓宽法律服务渠道。市工商联、市司法局联合举办“法润广商·创‘欣’锐进”普法宣讲暨“律企同行·携手共赢”主题活动,聚焦《民营企业刑事保护》《企业用工风险及全流程管理》等专题,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依法经营能力。市中院创新构建“产业园区+法官联络站”“旅游景区+法官工作室”“特色农业+司法助农点”三级服务网络,市司法局组建“法治服务团队”,为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劳动用工、安全生产、合同风险等“法治体检”,累计开展“法治体检”、诉前解纷等专项服务458次,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200余条,覆盖企业1320余家。二是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市司法局定期对专职律师集中开展线下培训,组织律师深入学习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律师业务素质和自律意识,促进律师依法执业、诚信执业,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强化法律服务人员能力素质,累计举办专项法律培训、座谈会等活动11场次,有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纠纷化解机制。市中院与公证处签订《赋强公证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从调解确认、跟踪回访、执行保障多方面明确前置审查、赋强公证、跟踪督促等五个环节,让公证法律服务介入债权纠纷全流程化解。建立商事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联合工商联、商会聘任企业家担任特邀调解员,诉前化解涉企纠纷192件,纠纷化解周期平均缩短60%。推行破产审判“执破融合”机制,快速出清“僵尸企业”13家,化解不良债权1.58亿元,通过重整助力9家企业重返市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社会法治意识。持续推进“1+ N ”专项行动,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乡土优势,重点围绕股权架构、合规风控、合同管理等常态化开展法律法治进企业宣传活动。落实以案释法,针对建设工程、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开展“百名法官进千企”活动,推行“一企一档”风险清单,选取虚增交易环节、伪造分红协议等典型案例,制作《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助力企业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二)强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质效。探索建立项目审批“法治体检”前置程序,组建100人专家库,对重大项目开展“法律+业务”双评审,从源头规避违规风险。深化企业需求调研,推行“点单式”“订单式”法律服务,按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精准匹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律师团队。加大对企业法治培训和政策宣讲力度,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展示服务成效,引导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通过法律顾问、专项服务等方式确保法律服务的长效性。
(三)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用好涉企诉求沟通协调机制,广泛收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强化集中整治。全面推行“亮码入企”,持续开展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治理,有效破解一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难点堵点,建立完善“统一收集、及时交办、限时办理、跟踪督办、监督问效”的企业诉求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困难诉求,提升为企服务能力水平。
广安市司法局
2025年8月12日
(联系人:史向荣 18160120856)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