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 发布时间:2025-02-28 14:41
  • 来源:前锋区人民政府
  • 浏览量:
  • 字体:【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精神,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

(一)强化统筹部署,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府院检联席会议暨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在三届区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推动出台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安排,加强法治建设工作总体部署和整体推进,示范带动政府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带头学法用法,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学规25部,举办全区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法治能力专题培训班、乡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特邀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授课,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观念。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依法妥善化解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零败诉”。

(三)逗硬督导考核,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实效。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列入全区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事项清单,同时纳入全面依法治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全年开展法治督察2次,重点督导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履行法治建设工作职责情况,印发通报2期,检查发现问题7个并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整改,严格实施扣分、约谈等措施,推动法治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聚焦决策科学,严把法制审核关口。一是严格执行决策程序。规范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6项、后评估事项1项,区政府合法性审查机构审查各类涉法文件、合同等92件,提出意见建议126条,确保政府决策依法依规。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清理等程序,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2次,宣布失效7件、废止8件、保留14件,全年制定7件政府规范性文件,均按程序向市政府、区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三是配齐配强法律顾问。建立公职律师统一服务平台和统筹使用机制,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及村(社区)法律顾问队伍建设,聘请法学专家1名、专职律师8名,全年参与涉法事务56次,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有效防范决策风险。

(二)聚焦执法规范,健全行政执法体系。一是推进执法质效提升。组织167名公职人员参与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合格率88.02%、较上年度增长3.5%,全区行政执法人员增加至641人。深入推进“一体化”执法检查,涉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32.6%。积极探索市场主体包容审慎监管,涉企重点执法部门办理不予、免予、减轻、从轻处罚案件326件,切实为企业减负松绑。二是推进执法智慧监管。实现“互联网+监管”与四川智慧卫监系统互连互通,在四川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录入行为监管数据810条,全区监管事项平台覆盖率100%,认领省级下发监管事项1117项,梳理地方特有监管事项1项。三是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实施以区为主的行政执法体制,保留并规范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农业、应急管理4个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再保留其他领域行政执法队伍,在镇(街道)继续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依法赋予并动态调整执法事项,同步调整下沉执法人员力量。

(三)聚焦服务高效,优化惠企营商环境。一是抓好政策落实。设置惠企政策专窗,建立“一企一档”企业信息库,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兑现龙猫服饰等企业优惠政策资金268笔2335万元。大力推行税费业务“非接触式”办理,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1.1亿元,让税惠政策红利切实为民营企业注入资金“活水”。二是优化政务服务。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取消证明事项22项,推行告知承诺事项8项,建立“一单一图一表”管理体系,办理时限缩短92.17%。工程领域审批实行“全程代办、并联审批”,申报材料、审批时限减少率分别达59.7%和82.2%,并联审批率78.36%、居全市前列。3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渝广互认互通,区政务服务大厅成功创建四川省政务服务标杆大厅。三是深化信用监管。扎实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公示行政处罚案件410条,收集信用承诺2360条,修复企业法人信用68条、个体经营主体信用756条、农专大户信用52条。

(四)聚焦社会和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4件,纠错3件、纠错率8.57%,调解和解11件、调撤率32.35%。全区一审行政诉讼案件28件、同比下降17.86%,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五年保持100%,一审行政机关败诉率4.55%、为全市最低。深化府院检联动,与区法院、检察院签订《府院检联动工作机制备忘录》,开展联合会商6次,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案件22件。二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举办人民调解员提能培训2场次,培训人民调解员200余人次。持续深化“枫桥经验”前锋实践,排查矛盾纠纷4735件,成功调解4730件,调解成功率达99.89%,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首道防线”。三是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探索小区依法治理路径,大力推广“乡情警务”品牌,前锋、东莞大朗两地公安签订2024年度跨区域警务合作计划,“乡情警务”经验做法在公安部《公安内参》专题刊发,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依法办结初信初访662件,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信访群众“事心双解”。

(五)聚焦用权透明,织密行政监督网络。一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区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高效办理人大建议39件、政协提案94件,办复率、满意率达100%。二是严格审计监督。审计(调查)项目15个,发现问题153个,查处问题金额13872.14万元,促进增收节支和避免损失513.78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等移送问题线索11条。三是注重执法监督。挂牌成立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评查11个行政执法部门133件涉民生行政执法案件,发现并整改问题12个。从新闻媒体工作者、民营企业代表等行业领域中聘请8名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执法监督渠道。四是突出社会监督。深化政府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5061条,其中概况类信息97条、政务动态信息4245条、信息公开目录信息719条,累计浏览量达561万余次。持续完善专栏专题、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专区建设,发布解读信息52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强化。个别单位法治工作力量配备不强,在部门合法性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较少,存在决策程序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二)行政执法效能有待提高。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在案件事实认定、程序规范、证据意识、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瑕疵,需进一步细化、规范。

(三)行政争议化解有待加强。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对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调解工作不够主动,协作配合不够密切,缺乏有效应对措施,导致个别领域行政争议数量多、败诉风险高。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统筹抓好法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举办法治专题培训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标《广安市前锋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压茬推进,谋深谋实重点工作,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均衡发展。

(二)持续规范依法决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探索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专家协助审查机制,做好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两审”衔接联动,常态化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依法制定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年度事项目录,严格履行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健全全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以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主线任务,建立健全覆盖区、镇(街道)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深化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镇(街道)承接的赋权执法事项。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等制度,持续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能力培训,加大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常态化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执法监督质效。

(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施政务“强基”、惠企“直达”、要素“提质”、司法“护航”、乱象“整治”五大行动。以“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为牵引,开展涉企行政检查、规范涉企行政处罚和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能力三大专项治理行动,建立行政检查制度、明确行政检查频次、强化行政检查备案、推行分类分级监管、探索推广“亮码入企”,推进“综合查一次”,有效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加快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开展行政复议“以案促治”等专项行动,规范办案流程制度,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深化府院检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机制,总结提炼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前锋经验模式,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做好“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和“九五”普法谋划,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推动全民守法。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前锋实践,发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作用,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专此报告。

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

2025年2月28日

【我要纠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